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孤雛淚

從《孤雛淚》 剖析人性

6B 葉東旋 陳欣宜 郭琪韻


電影《孤雛淚》是改編自一部小說Oliver TwistOliver Twist一書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Charles Dickens的著作。19世紀英國正進行工業革命,當時的貧富的差距大。Dickens透過Oliver Twist,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窮苦兒童的悲慘生活,揭露了貧民救濟所和的黑暗和虛僞和當時社會中的犯罪現象。


Oliver Twist


故事主角Oliver Twist為一名生在濟貧院的孤兒,一次抽籤中被選為代表向孤兒院的人要求添加食物,此舉引起了孤兒院管理層的不滿,並不斷找人收留他。而他便在一次機會中逃走,機緣巧合下加入了小偷童黨的生活,並學習怎樣偷竊。一次,與其他人一起出外偷竊,卻失敗被捕。被偷竊的老作家認為不是他偷的,並收留他作為養子。他被收留一事被小偷們發現,並挾持他要他協助他們偷那老作家家中的財物。幸好,小偷們中有一妓女Nancy,她因可憐他而不斷幫助他。最後,Oliver Twist也能脫離以往的生活,在老作家家中繼續生活。


電影開首以濟貧院作背景,當時在濟貧院內的孤兒個個皮黃骨瘦,沒有一餐溫飽,於是孤兒們決定抽籤選出代表,向濟貧院的執事要求添加食物。不幸的Oliver被選中,在提出要求時,執事表現出一面驚訝,隨即追打Oliver,並到執事會那裏報告。鏡頭下,執事們正在用餐,桌上的食物十分豐富,而每個執事都胖得連雙下巴也顯現出來。對於Oliver的要求,在那些吃盡山珍海味的濟貧院執事看來是最無法忍受的行為,對他們來說,窮人能得到救濟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而像Oliver那樣不感恩反而希望得到更多食物的人應該被絞死。透過Oliver的眼睛,可以看到這個所謂“濟貧法”的虛偽和濟貧院的偽善


不但在濟貧院.連當時社會的人也是虛偽和冷漠的。當Oliver被賣到棺材店時,棺材店的老闆娘看見Oliver很瘦弱,並對濟貧院的執事承諾會好好對待Oliver,給他好食好住。可是,老闆娘卻吩附下人把準備給狗的冷飯給Oliver吃,而睡的地方就只是存放棺材的房間的地上,連一張像樣的床也沒有,因老闆娘以為濟貧院的孩子吃的比一般小孩還要多,於是對他也顯得十分刻薄。


電影主角Oliver是一個出生於邪惡世代的孤兒,他天性善良誠實,面對種種苦難總能逆來順受。即使他出生於苦難之中,在黑暗和充滿罪惡的世界中成長,但在他的心中始終保持著純潔,還有一顆善良的心,生活中種種的磨難並不使他們堕落,反而更顯示出他們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他即使在賊窩內生活,但他卻由此至終沒有偷過任何人的東西。而當賊窩內的人發現他被老作家收留時,挾持他要他協助爆竊老作家的家,他在冒著被賊人射殺的危險,也要通知老作家。


雖然Fagin曾對他不好,但對於這個曾經收容他的老伯,他仍然很感激,更對Fagin說:「對於你的好意,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在電影的結尾一幕,Oliver到獄中探望Fagin,他們一見面就相擁哭,並為Fagin禱告說:「哦!上帝啊!寬恕這個不幸的人吧!」


Fagin


在電影中代表邪惡的一方,就是賊頭目Fagin。在Dickens的筆下,Fagin被塑造成一個擾亂英國社會秩序,毒害基督教兒童身心健康,逼迫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罪魁禍首。但如果單純說他是壞人,那麼他就是壞人堆裡比較有溫情的一個作者花了大篇幅描寫這個賊窩裡的頭子,但觀眾卻怎麼也無法對他充滿憎恨,儘管Fagin教唆孩子們偷盜,但這個賊窩裡卻充滿了歡聲笑語;儘管Fagin常常被人辱罵成老混蛋、老怪物,但在那群孩子面前從來沒有面目猙獰、惡語相向。


Fagin多重性的人格貼近底層社會。他雖然邪惡但又是良善,他傾授Oliver扒竊技巧、給他特別的關愛,並常稱他親愛的。在Oliver逃走失敗後,他對Oliver說:「他覺得世上最大的罪過是忘恩負義。」對於Oliver的行為,他感到很傷心。當另一賊頭對想對Oliver下毒手,他也處處維護,可見他對Oliver愛護有加。


Nancy


南希是一個良心還沒有完全泯滅的女子,她在某些時刻表現出好的一面,某些時刻又表現出壞的一面。Dickens對南希作正面描述的同時,還讓她擁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缺點,使人物更貼近現實,使她不會變得失真和虛假。


這女子常活在矛盾之中,她一方面對偷盜生涯的厭惡,一方面對賊頭唯命是從,因她深愛著他她對Oliver就好像對著親弟弟一樣,處處維護他,更不惜冒生命危險,向老作家告密,讓他可救Oliver。最終,Nancy的下場是被她深愛的男人殺死。正是她的死所召喚出來的驚天動地的社會正義力量,使賊窩瓦解了,因此在電影中,南希的精神得到了升華。


總結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從以上提及的人物,其實也不難發現他們性本善的特質。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都因為受黑暗的環境的污染,所以才隱藏了自己的本性,而顯現出性惡的一面。在現今邪惡的世代,我認為我們比較像。我想要做到好像Oliver那樣保持純潔是很難的,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明爭暗鬥,為了自己的利益,也為了自我保護,我們很容易變得隨波逐流,接受了一套世俗人的價值觀。有時,我們會像Nancy,為了贏得別人的歡心,扭曲自己的準則或信念。然而,透過一些聖經誡命,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可明白神的心意。


Dickens極力主張基督教的人道主義關懷,強調世人要在上帝的感召下相互關愛,減少對窮人的冷漠和歧視。他堅持傳教者和信教者都應該擺脫刻板教規的左右,注重愛心的傳播與擁有。他認為苦難可以是愛的理由,也可以是恨的理由。基督教的信仰,可供他承受苦難並言說愛。Oliver Twist 中,Dickens除把人性的黑暗、貪婪與愚昧;與人性的光明、善良和愛心描繪出來外,更表達他一輩子堅持不渝的道德信念:博愛、仁慈、寬容的基督精神。


.

1 則留言:

  1. 「這女子常活在矛盾之中,她一方面對偷盜生涯的厭惡,一方面對賊頭唯命是從,因她深愛著他。」我一看這段對 Nancy 的描述,很快就聯想起另一個人,就是《學警狙擊》的芯姐(周海媚)!她們的下場也一樣:「最終,Nancy 的下場是被她深愛的男人殺死。」

    Nancy 是悲劇人物,她代表的,是被愛情所勝,處身罪惡一方,常常以為身不由己的人。我很欣賞你們所選的金句:「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世界有很多拉力,把我們純良的心拉去,叫我們有諸多藉口仍行在惡中,甚至行惡也自以為是對的。

    在這個世代,有時我們都會慨嘆「難為正邪定分界」,但我相信在大部份情況下,黑白仍然是分明的!只看我們是否願意堅持?還是甘願扭曲自己的準則?

    葉Sir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