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理財與簡樸生活

《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是傅士德於1978年所寫的巨著。基督徒是靠主的恩典而活,傅士德這本書正好教導我們如何進行屬靈操練,使生命轉化。可能時下年青人會覺得裡面所述的道理「較硬」,但正因其「硬」,我更覺爽快,它是一本可使我一看再看的書。早前跟朋友論到理財,不期然想起《禮讚》一句教導「簡樸釋放我們,叫我們可以自由地去接納上帝所賜的物品。」


又翻閱《禮讚》了,它總是一本隨時隨地給我生活準繩的好書。以下節錄有關「理財」的一些教導:


說到理財,聖經給我最大的亮光不是如何創造財富,而是抗拒墮入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陷阱的簡樸生活態度,這才是真正管理之道。如何賺錢固然是一個問題,如何用錢是更大的問題。…

由於我們缺少一種屬神的中心,以致我們對安全感的需要教我們瘋狂地依附物質的東西,很多基督徒也都沒有察覺裡面的這種 崇拜「瑪門」的精神。其實,簡樸的中心乃是求上帝的國和衪的義——然後一切所需要的東西,都會按其正當的次序來到。…

《禮讚》第六章「簡樸的操練」提到簡樸的九點外在表現:

第一,買東西是為了它們的效用,而不是為了它們的身分。
第二,拒絕一切會使你產生一種癖好的東西。
第三,養成一種把東西送掉的習慣。
第四,拒絕給宣傳手法所迷惑。
第五,學習享受各項東西而毋須擁有它們。
六,培養一種更深的對受造物的欣賞。
第七,對所有先取貨後付錢的辦法,都以健全的懷疑目光看它們。
第八,拒絕任何會惹起壓迫他人的事。
第九,規範任何會使你分心而不先求上帝國的東西。


總結而言,關於理財,上帝一直教導我的功課,是不要將錢財和物質看得太重要,大到一個位置,它恆常成為你的憂慮源頭,你會常常害怕擁有或失去它。上段的第三點「養成一種把東西送掉的習慣」特別有意思。如果你有返團契小組,不妨嘗試以下的遊戲或操練:


Week 1、將你自己一件「送了不會可惜」的東西送給別人;

Week 2、將你自己一件「送了有少少肉痛」的東西送給別人;

Week 3、將你自己一件「送了會非常不捨得」的東西送給別人。


有甚麼比「擁有快樂」更快樂?就是「分享快樂」。當我們願意送出該物品時,我們才真正擁有它。當我們思念到恩典的本質,是白白得來的,就會更願意白白付出和轉贈了。Freely receive, freely give!

.

色慾都市與東方主義

最近觀看了《色慾都市二》(Sex and the City 2),電影長達兩個半鐘,四個女主角照舊風花雪月一番,大講「有味」笑話。電影的後半段,猶如旅遊特輯,宣傳中東新貴阿布札比(Abu Dhabi)。自從杜拜世界幾乎破產,迅速被淡忘後,大家才猛然醒起阿聯酋七國中,阿布札比才是大哥。自此以後,公子哥兒闊太貴婦要消遣快活嗎,來阿布札比吧!我漸漸發現,《色慾二》是「東方主義」完美的演繹。


巴勒斯坦藉學者薩伊德 (Edward Said) 的著作《東方主義》(Orientalism),是後殖民理論的奠基之作。他形容當論述權掌握於西方時,整個東方世界就成為了「他者」(the other),即一個被邊緣化的客體。它像選美台上的泳裝女性,被高高在上的男人(即西方)窺視、探索、批評。西方為彰顯其文化的優越性,遂把東方呈現為落後、神秘、荒誕、軟弱。它一方面甚有吸引力,一方面需要被西方救助,而西方總是理性、進步、科學、文明的象徵。這種話語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一套二元對立的世界觀,展現的是殖民和被殖民者、西方與東方主奴式的霸權體系。


全球化潮流之下,文化霸權的代表當然是SM (Starbucks and McDonalds),歐美商品不只是強勢登陸其它地區,更在文化上形成不可阻撓的霸權。被SM侵略的地區人民,漸漸疏遠自身文化,被認為是另一種形式的殖民,是為文化殖民或後殖民 (Post-Colonialism)


荷里活電影中「東方主義」的表現更是屢見不鮮,例如《蘇絲黃的世界》中一生守候著美國男人的中國妓女蘇絲黃、Rambo系列中的越南美女和阿富汗游擊隊、占士邦系列的亞洲邦女郎、花木蘭動畫中面目猙獰的匈奴王等,都是對東方文化形態可笑而偏私的誤解。正如薩伊德在著作《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中所述:


當西方人觀察非西方世界時,他們所觀察到的與其說是那裡的現實情況或非西方民族的真實感受或真實看法,倒不如說是他們自身的鏡像,是他們自己的假設。


以《色慾二》為例,「東方主義」的例子也是比比旨是。主角們初抵阿布札比,就因帶健康食品入境被阻撓,突顯這個靠石油發達的繁華都市,價值觀極其保守的一面。在餐廳裡,伊斯蘭婦女戴著面紗,竟將一條又一條的薯條偷偷地放進嘴巴裡,來自西方的女角像「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嘆:「她們真是薯條的擁躉啊!」不論在超五星豪華酒店,抑或沙漠,女主角們總是穿上布料極少的時裝,身邊總是有來自阿拉伯和印度男僕隨從。後來,性觀念最開放的Samantha與男伴在公眾地方做出親暱行為,違反了《伊斯蘭法》而被捕,更將矛盾升級。最後一幕在市集裡更是反高潮,Samantha不慎跌下安全套,被路過的阿拉伯男人指指點點,甚至圍捕,最後得到一班伊斯蘭婦女「仗義襄助」。原來這班婦女雖是包上一襲黑衣,裡面卻全是西方名牌和化妝,好不美艷,也搞了不少西方讀書會,讀的都是時尚雜誌!


《色慾二》就是這樣赤裸裸的將一套西方價值觀套入東方世界身上。其實西方價值觀也不是「這樣鐵板一塊」,但電影建構的就是崇尚消費、享樂、性慾橫流的生活準繩,認為這是優越的西方生活。相對上,阿拉伯世界代表了愚昧、落伍,他們的角色不是男僕,就是兇神惡煞的「道德塔利班」,貫徹了美國保守派對中東世界的邪惡形象。阿布札比就成為了那個「他者」,是一件帶點神秘供人觀賞的玩物。在那裡生活的人一舉一動不重要,他們的真實想法也不重要,最重要是滿足西方觀眾對阿拉伯世界的想像,並將《色慾》一貫的「紙醉金迷夜總會」、「酒店泳池旁觀賞猛男」、「到處消費享樂」等橋段提供一個新鮮的場景,僅此而已。


將《色慾二》愈看下去,愈使我有種嘔心的感覺。其實文化衝突,大部分原因都出於文化的驕傲,以為自身文化高人一等,而對別的文化指手劃腳。更悲哀的,是我們都像與自己不同的種族、文化「他者化」和「非人化」(dehumanized),我們拒絕聆聽他者,我們假設了他們就是這樣是那樣。香港也有不少種族歧視的例子,好多人會覺得菲律賓人說話很大聲,印度人就是好食懶飛的阿叉。有時「三色台」也會鞏固了我們這種「西方主義」(不只西方人有東方主義),例如河國榮飾演的鬼佬警官,又或者印度人總會是只得喬寶寶一個模樣。


《色慾都市二》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2TreBjdsxg


.

從十個聖經人物看召命

回顧從楊醫的課堂,我曾經在以下人物身上,對「召命」這個課題有不少反省:


1. 馬利亞選擇那「上好的褔分」,就是專心致志的跟從耶穌,這是任誰也「不能奪去」的。人有時像馬大般為諸多的事務而忙亂,重點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選擇福分?抑或忙亂?馬大也有得揀!往往只是我們自己不去選擇!Do the right thing instead of do the thing right.


2. 耶穌潔淨聖殿,真正針對的是人的心態。人可能用很多活動來討好神,但都不是神所要的。往往愈「資深」的門徒,愈難跟人分享自己的軟弱,以為自己屬靈,已做得好好,變得倚靠自己。「禱告的殿」需要嬰孩,像嬰孩不能靠自己般倚賴父母一樣需要神,就是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3. 少年財主聽見耶穌吩咐他「變賣所有的來跟從我」,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他要放棄財富,不靠自己的方法取悅上帝,感覺很不安穩。


4. 畢士大池的病人已對痊癒失去盼望,因他病了38年之久。因此耶穌似乎很多此一舉,但又十分實際的問他:「你要痊癒嗎?」今天我有未曾處理的問題,生命的幽暗處,仍然不肯面對嗎?


5. 撒該的最大問題,不在於別人不接納他的稅吏身份,而是他也討厭自己了。人總愛用名字、職業、身家、身材去判別他人,甚至自己的價值。但神不看重這些,人在神的眼中都看為寶貴的,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因此,我們先要接納自己,才有生命改變的可能。


6. 阿摩司接受神的呼召,他不只看先知工作為職業,更看那是一項召命。召命不一定是順利實踐,考驗可迫使你看清自己是否「三分鐘熱度」。


7. 大衛出戰時怎看也是一名柔弱少年,毫無勝算,巨人藐視他,王也不看好他。神卻用上他的「弱」使「強」者疏於防範,因而有取勝的可能。


8. 亞伯拉罕雖被稱為「信心之父」,但他在實踐召命過程中並非全無質疑。他不一定知道為何要出吾珥、獻以撒,神的應許甚至不曾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亞伯拉罕所領受的召命,肯定要多年後回望才能肯定。對人而言,我們未必也不必清晰知道整個召命的whole picture,神想我們知道next step即可。我們又有否信心,去將自己擺上給神呢?


9. 以利亞被耶洗別追殺時,便意志消沉,這相當令人費解。這與他在迦密山的勇猛形成太大對比。但正礙於他的高峰經歷,使他誇大了自己的重要性。以利亞著緊神的國度,著緊消除巴力的工作,他以為神繼迦密山後必有轟轟烈烈的作為,但原來神不一定按人的方式和意念去行,神有祂的主權。在除巴力計劃中,以利亞跟施洗約翰一樣,只是先鋒,做的事看似不多,也必衰微,但影響卻深遠。就如一盤棋局,人只是一顆棋子,有人是車,有人是卒,各有用處,唯有神才是那看通全局的下棋者。


10. 在眾多聖經人物中,除了耶利米外,我特別佩服約瑟,他不論作奴隸、作囚犯、作宰相,地位和待遇或高或低,都不影響他在工作崗位上的忠誠。他大概沒有單看那是一份工作,更看它是召命,神才永遠是他「頂頭大老闆」。因此在他每個人生階段,耶和華總是與約瑟同在,連他的同事,甚至地上的老闆,也能看出他是與別不同的。不只因為工作表現,更是他能在工作中見證神的榮耀。



政改一役暫時告一段落的感言

各位通識科同學,


經過幾個月來狂追政改新聞(可能你根本無追過),也欣慰連月來在網絡上跟不少同學有過一些熱烈的討論,政改一役總算暫時告一段落,民主黨方案 得通過。作為泛民支持者的我,經過一輪思考後,我最終都轉「車太」說服到自己支持呢個無對真普選定義有任何承諾的民主黨方案。雖然社民連可能會鬧係「出賣 民主」,但我覺得在這樣大的「政治鳥籠」下,有這丁點兒實際的進步,總聊勝於無,雖則我不會天真到相信這代表「中央」會向港人承諾甚麼甚麼。我的結論是: 既然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保證「中央」有誠信,目前就拎得幾多得幾多!!


同時,我決定不會參加今年七一遊行,因為遊行焦點變成「泛民內鬥」(社民連狙擊民主黨),這不是我樂意見到的。弔詭的是,正 當很多人痛心泛民「自己人打自己人」之時,附件的民調卻顯 示,泛民分裂可能更有利爭取民主派更多的支持。這正是前中策組顧問練乙錚的觀點,皆因民主黨是次轉「車太」的舉動,有利爭取中間選民甚至自由黨民建聯支 持,實則上擴闊了泛民陣營的政治光譜。詳見《事功殆因團結誤,道術敢為天下裂》一文。


練乙錚: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http://www.hkzone-forum.com/discuz/archiver/?tid-2953.html


Yip S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