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世上的小學


讀書到某個階段,開始思考一些形而上學 的問題,亦即哲學的問題。記得大概是預科時,慕名買了兩本李天命的書,看得津津有味。相信那些「全能上帝能否做一塊衪舉不起的石頭」的辯論大家也略知一二 吧,《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中,有百多頁記載了「哲學家李天命智鬥神學家韓那」的辯論,看得我如癡如醉,結果那時在中大校園中學生公開投票,判定李天命勝 出。我固然不是李天命的站方,因為我是基督徒,但也相當欣賞他的辯才,很想找到「完美的答案」辯駁他對基督教的攻擊,就是駁斥那些所謂聖經謬誤。於是我又 不斷看哲學書,看護教書,在博客找人辯論信仰。

但 我慢慢發現,尋找「完美的答案」根本就是緣木求魚,真理是奧秘,往往不是智慧有限的人可以完全掌握。不少人曾對我說,讀社會學、讀哲學就是「基督徒的墳 墓」,一旦接觸了哲學那種思辯方式,信仰就會大受衝擊,聖經愈看愈多謬誤,最後就不信了。正如《聖經》中保羅就稱這種學識為「世上的小學」,不是大中小學 校的小學,而是指小聰明,這是相對於大智慧而言。「世上的小學」針對當時的希臘哲學,保羅提醒信眾要謹慎不被這種哲學擄去對基督的信心。我雖不是讀社會 學、哲學,也受過這種思想上的衝擊,有一刻懷疑過自己所信的是否真實。然而到最後,這小學並未有把我擄去,信仰畢竟是要活出來才能有所經歷,信心也並非用 理性可以解釋。此後我對「世上的小學」興趣便減退了。

今學期在神學院必修「教義神學」,真是要命!!面對厚厚的書,那些似明非明的神學哲思,從前我都是得過且過學一兩句詭辯便去裝扮專家,但真正讀這些理論卻是不得要法,讀來也不見得有用。教授所講要進入「神學的殿堂」,我似乎連門口也未看見。我開始不斷埋怨:「神啊!為甚麼我要讀這些神學啊?甚麼用也沒有!」這種心存埋怨的狀態,持續了一個多月。

上 個月,出席了由理大社會學系辦的「性文化嘉年華」,這個嘉年華未開展已懷疑被校方「勸喻」修改一連串內容,而引起軒然大波。那晚的【引神入性】,是唯一保 留了原本內容的講座。席上,明光社蔡志森幾乎獨力抵抗了一班自詡「多元」價值的代表,按正意講述了《聖經》對同性戀、雙性戀、賣淫等等敏感議題的看法。蔡 志森說:「《聖經》看這些是罪,你們可以不接受,但作為基督徒,我不能因為遷就你們,而曲解了《聖經》的意思。」


很恐怖的,那些自以為前衛的基督徒(SCM!!),就是被「虛空的妄言」和「世上的小學」擄去了,曲解《聖經》。目睹了所謂解放神學的狂妄,為了滿足肉體的私慾,居然將《聖經》解到一pat shit。 舉個例說,她會說:「你看《馬太福音》第一章中耶穌的家譜,當中有妓女喇合,有跟老爺猶大亂倫的他瑪,但神祝福她們,都成為神子耶穌的祖先。」又例如說: 「愛能遮掩很多的罪,由此可見愛才是最重要的誡命。」從這些似是而非的推論,得出《聖經》容許性沉溺、同性戀的結論。我好心痛,也終於明白正確詮釋《聖 經》的重要性。此前思考多時的問題,終於這晚上神給了我答案。我終於明白,讀神學,不是為了增加虛妄的知識,而是學會謙卑順服,學會如何從《聖經》中聆聽神的話。


很 多人讀《聖經》,就是用「世上的小學」那套方法論,是把自己升高,如在雲中高高在上俯覽地上萬物,指指點點的看《聖經》。若不符合那套「客觀、理性」的邏 輯,就反映聖經有矛盾了。又有人說,各人看《聖經》讀聖經也有不同的解讀,這反映《聖經》根本是各花入各眼,沒有所謂的絕對標準。方法錯了,同一本《聖 經》,也可以得出荒謬絕頂的結論,不如不讀好了,以免誤導大眾。讀聖經,神是主,我們是客,必須以謙卑的心聆聽神想說甚麼,而不是按自己虛妄的心意去解 讀,這就是本體論的精髓。《聖經》是神的話,它的部份內容不是可輕易理解,或胡亂解讀,讀者必須跟神建立關係,才能領悟奧秘。就如耶穌所說:「神國的奧 秘,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


今天基督教信仰最大的挑戰來自是兩個極端:一方是依附權貴,漠視社會需要,宗教霸權式的基要主義,另一方是號稱尊重多元價值,實質隨心所欲的世俗主義屈膝的解放神學。兩種取態都不可取。提摩太後書2:15「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寺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在這個時代,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這個「正意」不容易。看著魔鬼一步一步蠶食人對聖經的熱愛,查經和主日學的門庭冷落,靈修的荒廢,再加上「世上的小學」的步步進迫,使我不禁很擔心,「真理的道」最終會徹底失守。所以…


「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2:8)

.

1 則留言:

  1. 你說得對。有基督徒把基督的愛看得理所當然,甚至會覺得:反正神會原諒人,便忽略了為主謙卑自己,改變自己,以成為主所喜悅的兒女的心。

    回覆刪除